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第1張-鄭眾、共1張圖片

鄭眾

鄭眾,字仲師,東漢儒生,在經學方面成就甚大。又因章帝時官拜大司農,故後世也稱為「鄭司農」。此外,他與鄭玄同為東漢經學家,但其活躍時間較鄭玄為早,因此又稱為「先鄭」。年幼時便從父親鄭興學習左氏春秋學、《三統歷》,作《春秋難記條例》,兼通《易經》與《詩經》。當時年僅十二,因此頗負盛名。太子、山陽王劉荊曾有意私底下延攬鄭眾,鄭眾卻依循當時官方規定,也就是太子不可私底下與他國建立外交關係,而諸侯王也不應私下會通賓客的規矩,給予他們二人嚴正的回絕。這種堅守原則的性格,直到他成年處世依然如故。
      東漢明帝時期北匈奴派遣使者來求和親,明帝便派鄭眾出使匈奴。誰知單于有心刁難,欲令鄭眾北面拜。鄭眾抵死不從,拔刀自誓,使單于感到驚恐,纔准予離開。誰知朝議結果,群臣主張應當再派遣使者前往致意。鄭眾得知後極力諫言,要求明帝千萬不可陷入北匈奴的分化伎倆,因為一旦漢使在北匈奴前伏首,則本已依附歸化我的南匈奴,豈不會心生狐疑,甚至可能會引發「南庭動搖,烏桓有離心矣」的外交危機。其後明帝也向單于問起了當時鄭眾爭禮的經過,單于卻說「匈奴中傳眾意氣壯勇,雖蘇武不過!」鄭眾不因獨自身處異地而大失方寸,也未曾屈從於群臣朝議或君王意志,寧可犯顏抗諫,甚至最後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。真可謂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。
      鄭眾家學淵遠,父親鄭興年少習公羊春秋學,晚年特別喜好古文經學,尤擅於《左氏春秋》、《周禮》。對於歷數天文更是造詣甚深,時人杜林、桓譚、衛宏論及相關說法,無不參考鄭興的說法。鄭興與賈逵,在當時皆精熟《左氏春秋》,世稱「鄭、賈之學」。鄭眾則著有《春秋刪》十九篇。

撰稿人:劉柏宏
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
網站滿意度調整